恆河西岸,眺望 Ram Jhoola
恆河流貫 Rishikesh 這座小山城,兩座吊橋維繫東西兩岸的交通。較近上游的橋(Jhoola)名叫Laxman Jhoola,往下游緩緩步行約30分鐘,便是 Ram Jhoola。
準備渡河?
那個光著上身的男子才剛從河裡爬上船呢。深受懼高症之苦的人不須哆哆嗦嗦顫抖抖過橋,搭渡輪也行。五分鐘左右的『航程』,就算掉進水裡也不怕,正好洗個『聖水浴』。
過河到了東岸。牛最大,先讓牠一步。
牛生在印度,顯然命運不壞。牛兒無所事事到處悠哉遊哉,也不必伸手乞食,羨殺乞兒了!
野渡無人?
那可不!招攬令船伕滿意的人頭數目後,他老大才肯開航。
喏,還再痴痴地等!
之後匆匆跑來一個傢伙,解放了一船的無聊等待。
恆河東岸,再望一眼 Ram Jhoola
從 Ram Jhoola 往上游散步到 Laxman Jhoola 有兩條路。這條小路挨著河邊,景觀較清淨,不時還可看見光溜溜安享河浴的人。想踏沙玩一玩?走哪!
老先生,您只管玩下去哪!
這一夥人快活地享受日光。老先生原本在吹笛子,大概瞄見我站在岩石上舉起相機,不吹了!自顧自走近河邊,捲起下襬…… 〔老先生:我洗把臉,干你屁事!〕
除了水色,更有山光呢!
悠閒的午后,看啥都覺得好慵懶。樹懶、山懶、雲也懶,更別提人了!
敢問英雄尊名?
挽弓拉箭的,多半是 Rama(Ram),印度史詩 Ramayana 裡的大英雄。瞧他神威凜凜的氣概!鎮守 Laxman Jhoola 的橋頭,一夫當關,別說萬軍了,只怕神鬼也得退避九舍。
13層樓的 Trayanbakshwar Temple
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印度神祇鎮守,虔誠的遊客光著腳板一層一層登高拜神。我當然…‥不去。
Laxman Jhoola 橋上
名義上是行『人』專用的步橋;實際上,頑皮亂竄的猴子、耐勞負重的驢子、無所事事的牛兒全是橋上常見的過客。最可厭的是摩托車與騎士!摩托車真是難以容忍的惡!
Laxman Jhoola ── 橋流,水不流
每天睜眼出門就看橋過橋…‥這輩子還沒來回走過這麼多趟橋!
橋上的搗蛋鬼
佛教老修行者愛把心比喻為猴子,沒準是受夠了猴兒的騷擾,將心比心。〔誰的心?哪個心?〕猴兒的確頑劣,誰手中要是拿著食物或是被牠們誤以為是食物的玩意,猴爪半點不客氣,管你紅男綠女,劫了!
青山、綠水、黃金寺
可惜相片沒法捕捉現場的聲音。白天這兒一點兒不安靜,信徒拚命唱誦、手鼓笛子一齊上,再加上擴音機的無邊威力!嘖!共襄盛舉似的,音樂店不斷放送高亢的印度歌曲……
銜雲籠霧
大概就是這副光景吧。連下了兩天雨,山都染青了!懶客的心中也憑添一股詩意。
恆河中的岩石
或許是從遙遠的喜瑪拉雅山沖刷下來的?旅行了這麼久遠,難怪刻滿滄桑的痕跡。
旅人,恆河畔
瞧瞧這是啥玩意?竟然也學人玩起老僧入定!清澈的河水、斑斕的石子、青山環伺……且讓我歇歇腿兒裝裝『剩閒』模樣。
岩縫裡的春意
堅硬的岩塊上冒出幾叢綠意,令人眼珠子一亮。
河畔的白沙
岩石兄,慢慢磨吧,地老天荒總有一天輪你化為金剛沙。
白沙似雪
恆河畔的沙子又細又滑,更勝佳人的細皮嫩肉。
光與水波共舞
附近岸邊住了一位66歲的 Sadhu,缺了門牙的大嘴咧著笑,用不純熟的英語熱情邀人喝茶。可惜,今兒不想喝茶,看風景撿石頭要緊!
檢舉需要登入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