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聖境 內在聖域
引領人心回歸內在寧靜源頭
佛教聖境--山奇塔門佛教三寶圖騰
印度佛教石窟過去是修行僧侶,禮拜、靜坐、休憩的生活空間。 佛教在印度落莫後,被世人遺忘的佛教聖地,掩沒在歷史長河與荒煙蔓草。 直到近代再次被世人目光注視,見證了佛教曾在印度開出燦爛花朵。
山奇佛塔
山奇遺址位於印度中部,約西元前三世紀建立,十一世紀逐漸走進歷史;直到1818年英國泰勒將軍意外發現,山奇佛塔再次耀上世界歷史舞台。
山奇三塔--僧塔
山奇遺址重要考古是,山奇三塔僧塔發現佛陀兩位重要弟子,舍利佛與目犍連的舍利遺骨。
山奇二塔--法塔
山奇二塔為法塔,安奉阿育王時期十位重要傳法長老舍利。
山奇遺址
山奇這座大乘時期興建的大型僧院,千年前因有不少僧侶在此潛心修行,尋求開悟。
阿姜塔石窟
位於印度西部的阿姜塔石窟,1819年英國士兵狩獵時意外發現,有30座石窟散聚在隱蔽的馬蹄形峽谷。
阿姜塔石窟一號窟
阿姜塔石窟保存不少古印度精緻的壁畫。 一號石窟壁畫,最引人入勝的蓮花手菩薩。
阿姜塔十九號石窟
阿姜塔十九號石窟,這座佛殿有精緻的浮雕立佛, 裝飾華麗的柱頭與三層傘蓋, 可以說是,佛教石窟藝術的顛峰作品。
可內里石窟
約十六世紀左右,葡萄牙人發現位於孟買四十公里處的可內里石窟。
印度西南方的可內里石窟,約有大小石窟109座,散落在今日印度一座國家公園裡。
可內里九十號石窟僧院,僧侶室門外牆面,刻滿了佛陀的浮雕,場面非常莊嚴、壯闊。
緣起性空
參訪印度石窟聖地,看到過去佛教盛世,不少輝煌榮景。 今日石窟現況,已不見佛教僧侶蹤跡,卻往來不少參訪的印度人。 拍攝石窟藝術中的古印度,對照鏡頭下的今日石窟現場,深切感受到世間法的緣起性空,過去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語
山奇塔門的佛足印雕刻。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時期,不立佛陀任何形象,當時常以佛足象徵佛陀顯現。
大乘佛教興起, 石窟出現大量佛陀造像,供人追思、禮拜。 佛教現今在印度本土已式微,在可內里石窟一尊高大立佛足下,看到印度婦女雙手合十,虔誠禮拜佛足, 當下感覺佛教好像未曾在印度消失過……
山奇塔門浮雕
山奇塔門浮雕,有兩位印度婦女與小孩舉起雙手, 非常恭敬跪地禮拜,象徵佛陀的菩提樹, 表示內心的崇敬,動作刻劃非常生動與傳神。
納西克般圖里納石窟
納西克石窟佛殿,看到印度婦女抱著孩子,在太陽節慶日來到佛塔前,高舉手臂努力將錢幣貼上佛塔,祈求福氣。 內心感受到,即使宗教信仰不同,佛陀慈悲與祝福是沒有分別的。
阿姜塔十號石窟
這是阿姜塔十號石窟壁畫,佛陀穿著偏袒右肩的白色架裟,赤足,神態行止,充滿寧靜、高貴的氣質。
在阿姜塔十九號石窟門外,遇見一位耆那教信徒, 與壁畫中佛陀一樣,穿著偏袒右肩的白色袈裟,赤足, 一時感到時空錯置,彷彿千年前的古代修行者即在眼前。
愛羅拉十號石窟
愛羅拉十號石窟,深長的U型長形空間,層層高挑的半圓型穹窿頂,幽暗深邃的佛殿,像是一座心靈時空隧道,帶領入內的凡夫心走向清淨的佛心,神聖場域具有一股沈澱心靈的能量。
一位印度靈修者,在納西克石窟裡,透過劇烈呼吸與身體震動,接收宗教空間神秘的精神能量,提升靈性。
檢舉需要登入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