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音樂揚,大旗招展,虔心敬獻請伯公、祭江河。華燈初上,粉墨登場,扮仙賜福,演戲唱角。結壇敬獻上疏玉皇天尊,轉壇三獻,進酒獻祿,送財帛化祝文,仙樂飄飄香煙嬝嬝,人神同歡,祈佑美濃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016-03-28 共50張
入夜八點許再入法師宮,廟埕的遮雨棚下,結三界壇敬供「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陛下暨列佛聖仙神」、「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蓮下暨列尊神」、「南無水國大帝五方福德正神」。吉時,八音飄飄、法語嬝嬝,眾人齊聚法壇前,拈香、敬茶、獻酒,誦經團唱讚齋天拜懺禮佛,迎請眾神登壇享用法筵,讀疏文上傳爐下子弟虔誠心意。送神、化疏文后祭壇供桌轉向,經工作人員佈置整理後準備進行獻壽的儀式,在禮生的引領下,爐主跪於香案前行三獻禮,讀祝文,酒過三巡,敬財帛,禮生於香爐上化祝文,為獻壽大禮結下最終註解。
利用空檔時尋禮寺廟建築,相機記錄匠師采風,鏡頭捕捉眾仙
2015-05-01 共40張
靈山伯公肇建於1736年是美濃平原境內最古老的伯公廟,在美濃客庄裡有著極重要的地位,是伯公信仰溯源尋根的重點,亦是旅人悠遊瀰濃記錄伯公風華的濫觴。
2015-04-29 共35張
自廟埕起駕,循著大街小巷遊庄遶境,為境內信眾灑下神恩福蔭。隊伍走走停停、時而疾行時而緩步悠遊;鑾轎,神采飛揚巡境護佑黎民;白鶴,昂揚而立迎著藍天踩街;滿路香,煙香嬝嬝黃影閃爍;砲車,烽火四射轟隆震天放送廟會的喜慶。煙霧飛旋火舌竄升,白鶴振翅、羽化飛昇,為香會掀起高潮,亦在高潮中落幕。
2014-06-30 共61張
沒有固定的路程,行進之間全憑神意決定定方向,行踪飄怱不定,不按牌理出牌,這就是「白媽媽」特有的行事作風。沒有路關,沒有劇本,全看鑾轎神來一「步」;鑼聲咚咚乍響,由單節驟變成急促如雨點抖落,鑾轎由靜止緩緩的左搖右晃,再為轉為前後擺動、突進、倒退、迴轉,停止、疾行;等待、采轎、追著轎跑,這樣的場景不斷的重演,讓人摸不著頭緒,卻又樂在其中。近距離走在媽祖鑾轎旁,跟著媽祖婆四界去旅行,用眼睛感受白媽媽神奇的力量、用雙腳徒步留下隨香的足跡。
2014-04-11 共184張
正月初十東山迎佛祖,年前送佛回娘家,年後續緣回駕番社庄;旅人聞風慕勝啟程隨香,岡山新營掠影留痕,暗夜長驅蓮鄉飛奔古刹。關仔嶺上半壁吊燈火,梵音盈室法雨繞樑,點引聖火承續因緣,觀音法脈碧雲傳香。頭旗開路信眾隨香、走過黑夜走過山林,悠遊山徑緩步農塘,子時啟程午時入庄,緣自暗夜迎向燦爛。
2014-03-02 共141張
碧雲傳香送佛祖是一項續150年的傳統,時光推移,東山人為飲水思源感念觀音佛祖神恩,以徒步的方式循著當年碧雲法脈的路線送正二媽回駕火山碧雲寺團圓過年。香路全程14.6公里, 12/23日由碧軒寺啟駕出發,小徑、農塘、入庄、出庄、越溪、過嶺,一幕幕接駕入庄遶境、信眾鑽轎腳的場景,讓人見識到佛祖媽的信仰對東山子民的重要性。男女老少只要體力容許必定扶老攜幼跟著正二媽鑾轎走一趟古香路,綿延高聳險峻難行的農路,是平日連登山健行都不願提及的路段,但在佛祖媽的加持下彷若神助,愈是困頓的環境愈能激發無限潛力,眾人齊心協力在呼喝聲、加油聲中,走完送佛祖的路線,過
2014-03-02 共109張
走進傳說中的「忘憂森林」,或許是錯過季節或錯過良辰,眼前所現的「世外桃源」叫人悵然若失;看著與想像有著極大落差的風景,心頭湧上一股無明的失望;枯樹林少了水潭的襯托總是少了那麼點「味道」,乾涸的「堰塞湖」彷彿少了一面鏡子,輝映藍天、白雲,蘊釀虛虛實實的水漾世界。以朝聖的心情遶著湖畔慢遊,窮目所及驥望搜尋著殘存的「風景」,深怕錯過而有遺憾。
2013-11-19 共30張
這是紀錄飯飯從零歲到茁壯及現在進行中的相薄:飯飯是一種快樂的智障狗,幼時百病纏身差點要了它的小命,好不容易盼到康復,且有飯飯之名的庇佑,做錯事亦不忍苛責,凡事只要活著就好,所以在去勢前習慣非常令人搖頭嘆氣.還好它長得可愛(全家的開心果),要不然....可能.......
2016-03-28 共266張
鴻印築夢,任輕舟飄搖,終日奔波只為領略山川之美。逐峻坡覓小徑,涉險灘渡重水,行至水窮處,臨淵聽濤,坐觀綠澗飛雪,臥看珠花玉落,仰望白練高掛,聆賞流韻之聲。手執相機問路圖誌,欲窮盡視野之能,收納台灣瀑布群像。
2014-04-02 共33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