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鶺鴒體長為18公分,身形纖長,頭至背大致為鼠灰色,胸至腹部為黃色,腳黃褐色。喜歡在水域或潮濕的地面活動,偶爾會停佇於電線上。停棲時會不停上下擺動尾羽,飛行呈波浪狀,並同時發出「唧、唧、唧」叫聲。
2010-12-30 共12張
鉛色水鶇為台灣特有亞種,屬二級保育類,喙短先端尖細,體態小巧輕盈,身長約13公分,翼長約8公分。
雄鳥全身以暗鉛灰色為主,腹部羽色較淡,額、眼鮮、頰略帶黑色,尾部為栗紅色,尾羽末端為暗褐色,而飛羽呈黑褐色。
雌鳥全身以暗灰褐色為主,腹部羽色較暗灰色並有白色斑點,尾上及尾下覆羽皆為白色,飛羽及尾羽顏色較深。
鉛色水鶇的幼鳥體色大致上和雌鳥相仿,唯雄鳥幼鳥頭部有斑,雌鳥幼鳥則全身密佈白斑;嘴部皆為黑色,腳呈淡褐色。
2010-12-30 共11張
2010-12-16 共11張
白眉鶇繁殖於古北界中部及東部,沿西伯利亞向東的茂密針葉林,最高可至海拔2000米,為典型候鳥,冬季從南亞到東南亞越冬,為台灣普遍可見之冬候鳥,拍攝於大安公園。
2010-12-04 共8張
赤腹鶇,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台灣、華南或菲律賓等地。每年秋季候鳥遷徙季節遷來台灣,至翌年春季4月北歸,為普遍的冬候鳥,或過境鳥,尤其每年春秋兩季之過境期較易見,常見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這隻拍攝於大安公園,是位凶巴巴的鐵娘子,其他鳥靠近地盤就會被逐出。
2010-12-04 共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