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仁鄉位於台灣台東縣南端,北臨金峰鄉,東鄰大武鄉,東北連太麻里鄉,東南濱太平洋,西鄰屏東縣來義鄉、春日鄉及獅子鄉,南接屏東縣牡丹鄉。本鄉地處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南麓,90%以上均為丘陵山坡地,平原極少,有大武溪、安朔溪、楓港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http://zh.wikipedia.org)
2013-04-21 共85張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地勢高聳,大致由西部的脊樑山脈向東傾斜,其間山巒起伏,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全境之半,其中有將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所據。境內河川以脊樑山脈為主要的分水嶺向東西奔流。東側是立霧溪流域,面積約佔整個國家公園的三分之二,主流貫穿公園中部,支流則由西方及北方來會;脊樑山脈西側狹長的區域是大甲溪上游的南湖溪、耳無溪、畢綠溪等等。太魯閣國家公園涵蓋了劇烈造山運動隆起形成的變質岩區,區內岩層走向大致成東北往西南向,園內高山突兀,峽谷深邃,奇景美不勝收,極具特色之處。
2011-09-08 共357張
嘉義地區早在明鄭時期便已有漢人入墾,至清康熙末年嘉南平原一帶已大致開墾完畢。乾隆年間,嘉義地區的漢人自竹崎、梅山一帶進入阿里山區開墾,便與傳統居住的鄒族原住民發生衝突,漢人在此時建立了奮起湖、瑞里等聚落,鄒族被迫退往更高的山區居住,「吳鳳神話」也是在此時期發生。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開採此地的檜木林,自嘉義市興建了阿里山森林鐵路,進入山區大量採伐林木,再經由鐵路運往山下,同時也將阿里山開發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http://zh.wikipedia.org/)
2010-12-26 共207張
瑞芳區最初名字是「柑子瀨」,在清治末期,因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在山下,有一商家鋪號,名為「瑞芳」,由陳登、賴世二人所開,而其店內提供物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而便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現今宜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由於往來者眾多,都不約而同或是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聚集同行,而店名演變成現今的地名。臺灣日治時期,稱臺北州基隆郡瑞芳街,國民政府退台後改稱臺北縣瑞芳鎮。2010年五都升格,改制為新北市瑞芳區。(http://zh.wikipedia.org)
2011-09-12 共131張
愛河最早稱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稱打狗;在日據時期,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於1920年將打狗更名為高雄,1924年升格為高雄市,故稱愛河為『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築港計畫,所以當地人又稱『高雄運河』。台灣光復後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逐漸吸引觀光客來到愛河旅遊觀光;1948年,陳江潘先生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並請人命名為愛河游船所,某日的颱風將招牌吹落,只剩愛河兩字,當時又有情人於此殉情,新聞記者報導成『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記憶。
2011-07-23 共249張
高雄市左營地區原名萬年縣。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萬年縣治設於前鋒尾,衙署在今左營舊城內。左營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火獅代表物原為慈濟宮所有,其前身為保生大帝之坐騎-
2009-11-03 共277張
淡水老街的特色之ㄧ就是擁有各式各樣具淡水特色的地方小吃,包括鐵蛋、蝦捲、阿給、魚酥、烤花枝等小吃,在在都是淡水的活招牌,眾多的商家品牌建立在美味的口碑之上,包括阿香蝦捲、阿媽的酸梅湯、阿婆鐵蛋、許義魚酥、新建成餅舖、三協成餅舖...等各式老店,在特色小吃之後,淡水老街也可以是蒞賞沿岸淡水河風光的最佳去處,延伸至淡水老街尾端,沿岸的景觀咖啡廳林立,提供美味的飲食餐點、咖啡飲品,就是為了讓來此的遊客有輕鬆的片刻,逛完淡水老街後能有地方駐足同時欣賞淡水河美麗的夜景,往往到假日時,這裡也是熱戀情侶、同學友人結伴聚集的地方。
2011-09-12 共32張
高雄12號碼頭原是一個散裝貨輪碼頭,但隨著貨櫃輪興起而逐漸沒落,以致逐漸荒蕪閒置。有別於其他已整建規劃完成的碼頭,12號碼頭最大的特色在於以雪白風帆為主題,結合花卉構成的藝術設計,由位於愛河的出海口處,因此雙座風帆的造型將會分別對著高雄市區及旗津渡輪碼頭,藉此象徵高雄市與海港對話,並且為了節約能源,在風帆上面將有太陽能發電板與發電量顯示器的裝置。
2010-02-24 共32張
清境農場成立於民國50年2月20日,座落於中橫公路台14甲線霧社北端8公里處,空氣清新、林木蒼鬱、繁花遍野、具北歐風光,有「霧上桃源」之稱。此地海拔1750公尺,每年5~9月份平均氣溫15。C~23。C左右,遠離城市酷熱。隨季節不同,出產水蜜桃、二十世紀梨、加州李、奇異果、高冷蔬菜等,投身期間,居高眺遠,其茂盛之草原,綠茵如氈,令人留連忘返。
2009-08-05 共130張
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與火燒島等。火燒島舊名眾說紛紜,以清嘉慶年間大火焚燒島嶼之說最為大眾採信。1937年設火燒島庄,屬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火燒島設鄉,歸屬於台東縣管轄,於1948年改名為「綠島」,延用至今。據歷史記載,綠島最早為達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
2010-04-11 共142張
路竹鄉原為平埔族大傑巔社故地,舊名半路竹,其名稱可能於清康熙年間出現的,說法有二:一為此地離安平約20里,離鳳山約26里,約在其半路,加以此地竹木茂盛,為往來行旅歇息納涼之地,故名「半路竹」;二說是半為「絆」台語之諧音,認為此地竹木茂盛,阻礙交通,行旅往來不便,故稱「絆
2015-08-17 共7張
湖內鄉位於台灣高雄縣的西北方,北邊隔著二仁溪與台南市南區、台南縣仁德鄉相望,西側與茄萣鄉相鄰,東邊與南邊緊貼路竹鄉。湖內雖屬高雄縣,但由於緊鄰臺南市,當地居民無論工作、就學多赴臺南市。本鄉亦屬台南都會區之一部分。
2015-08-17 共4張
柴山,又稱壽山,舊稱打狗山、打鼓山,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可說是高雄的寶庫,也是高雄綠色運動的啟蒙地。柴山有完整的天然林相和特殊的石灰岩地形景觀,此區,原本屬於軍事保護區,在長期管制下,意外的完整保護了台灣獼猴的棲地,為彌猴提供了棲息、避敵和繁衍的絕佳處所,亦為高雄市最具特色的指標。不論是北柴山的『雅座』,或南柴山的『七蔓亭』,使柴山演變成一特有的文化----『奉茶』文化,接受奉茶精神的洗禮後下山,你思想會打從『心』裡作些改變。
2011-07-23 共97張
高雄市是台灣的海洋首都,擁有得天獨厚的美麗港灣及現代化城市。而其所屬的旗津,更彷如遺世獨立的海角一樂園,可以稱得上是高雄的觀光旗艦,島上唯一的一座旗尾山,正巧外觀就像一艘超大型的船艦。搭乘渡輪前往旗津只要幾分鐘的航程,城市與港灣的浪漫風情盡收眼底,狹長型的島嶼幾乎
2019-01-09 共2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