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純日本京都自行由終於登場了,記得好久以前的京都旅,只是跟著旅行團蜻蜓點水,拜訪了洛東的清水寺之後,就往其他城市去了,心裡總留下那麼一點遺憾!這次拜華航高雄直飛早班航線之賜,我們早早抵達京都,展開八天七夜的「拜廟行程」!
2015-12-05 共18張
抵達京都,辦完飯店的check-in並安頓好行李,並在京都駅樓上的餐廳吃完拉麵之後,我們迫不急待的開始行程,距離不遠的梅小路蒸気機関車館,是日本為保存蒸気機関車所成立的一個博物館,除了靜態展示之外,還開放動態的搭乘體驗。而且,場館中巨大的扇形車庫保存良好,規模比起彰化的扇形車庫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入口的館舍,則是將旧二条駅舎遷移復元,同樣是具有濃濃的歷史感。
2015-12-13 共61張
從梅小路蒸気機関車館沿著高架的山陰本線鐵道旁小路往北走,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在小巷中看到一間立面相當寬敞、充滿木格窗戶的建築–角屋,寬永18年(西元1814)建造,原來是間風花雪月的聲色場所,日本許多名人西鄉隆盛及坂本龍馬都曾在此留下足跡,據說現在已轉型為美術館;再往北的一條東西向小路,則是京都過去盛極一時的花街–島原,現今多轉變為一般住家及旅館,只剩下街道東側的大門遺跡供人想像其往日的繁華…
2015-12-20 共22張
即使曾經被織田信長一把火燒個精光,比叡山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似乎仍然未見動搖,抵達京都的第二天,我們立刻搭車前往一探究竟。原本的計畫是搭著叡山電鐵從京都這邊上山,但考量行程安排的順暢度,我們最後還是從京都車站坐上JR普通車,來到滋賀縣琵琶湖畔的坂本,順暢的接駁,節省了不少時間,尤其是隨著纜車的逐漸上山,開闊的視野得以讓我們見到琵琶湖的美麗風光,讓人印象深刻!
2015-12-26 共42張
比叡山頂北側的橫川,以橫川中堂為中心,這是由天台宗第三代座主慈覺大師円仁所創立、以遣唐使船為範本的舞台造建築,曾因火災而於昭和46年重建,但朱紅色的外觀仍為這個靜謐的空間增色不少;第十八代座主慈惠大師良源的舊居–元三大師堂,因為村上天皇於康保4年(西元967年)的勅命,而得以一年四季講授法華經,又被稱為四季講堂;日本淨土宗創建者惠心僧都源信的故居–惠心堂則在另外一側,他也在此完成「往生要集」。
2015-12-27 共34張
比叡山頂北側的橫川,以橫川中堂為中心,這是由天台宗第三代座主慈覺大師円仁所創立、以遣唐使船為範本的舞台造建築,曾因火災而於昭和46年重建,但朱紅色的外觀仍為這個靜謐的空間增色不少;第十八代座主慈惠大師良源的舊居–元三大師堂,因為村上天皇於康保4年(西元967年)的勅命,而得以一年四季講授法華經,又被稱為四季講堂;日本淨土宗創建者惠心僧都源信的故居–惠心堂則在另外一側,他也在此完成「往生要集」。
2016-01-01 共42張
座落於東塔北方約一公里處的西塔,是由第二代天台宗座主寂光大師円澄所創立,本堂是正式名為轉法輪堂的釋迦堂,這也是目前比叡山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建築形式左右對稱、中間以長廊相連的常行堂.法華堂,優雅的建築讓人印象深刻,在此終日唸佛修行,也代表著比叡山的文化;此外,與聖德太子有關的椿堂及倖免於祝融之災的琉璃堂,都讓人體會到日本佛教文化之美。
2016-01-04 共51張
東塔可說是比叡山的發祥地,因此寺塔的規模較之前二區更顯氣勢非凡,根本中堂為此地的總本堂及最大的佛堂,是由傳教大師最澄於延曆7年創建;大講堂是火災後於昭和39年自山下的坂本將讚佛堂遷移過來的建築;沿著斜坡往上,就可以看到成為天台密宗道場的法華總持院與唸佛回向的阿彌陀堂;當然,屬於天台宗僧侶受戒的重要道場–戒壇院,也記得要過去走一走。
2016-01-06 共60張
嵐山、嵯峨野是旅遊京都的人氣景點,其中,搭乘沿著保津川修築的舊山陰本線鐵道行駛的嵯峨野トロッコ列車,欣賞保津川沿線的美麗風光,更是不容錯過的行程。有幸搭乘的五號車「ザ・リッチ号」是個沒有玻璃窗與外界阻隔的開放式車廂,只能當天到現場買票、無法事先預約的規定,讓人想要更加親近美麗風光還要加點運氣…
2016-01-10 共56張
搭完了人氣觀光小火車,我們搭乘JR普通車回到出發點,走出車站,沿著小徑走著,尋找照片中曾見過的那一片竹林。這裡不愧是京都的人氣景點,蜂擁的觀光客比肩走在彎彎曲曲的小徑上,同樣是為了享受那高聳竹林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偶爾從後趕上的人力車,讓觀光客從不同的角度體驗嵐山風情;途中小巧的野宮神社,也是人潮洶湧,更可著到熟悉的語言此起彼落;我們最後往嵐山公園的高處走去,那是可以眺望保津川的絕佳景點,如果有空的話,千萬不要錯過…
2016-02-14 共58張
渡月橋,乍看之下是座再普通也不過的橋,卻是每個造訪嵐山地區的觀光客必定留下足跡的地方。我們在嵐山公園高處的展望台停留一陣子之後,便沿著斜坡向下往溪邊走去,過沒多久,就可以看到橫跨在平靜溪流上的渡月橋,步行的觀光客及巴士、小汽車靠著它穿梭兩岸,突顯出它在現代交通上的重要性,我們試著在橋邊拍張充滿意境的照片…但,難度實在太高了…
2016-02-15 共44張
日本京都自助20150615(四)–天龍寺之諸堂及庭園(上)
嵐山天龍寺,西元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佛教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原是足利尊式於曆應2年(西元1339年)為告慰後醍醐天皇在天之靈而創建。我們先由庫裏進入後穿梭在大方丈、小方丈等諸堂之間,偶爾坐在廊下欣賞著曹現池庭園之美,最後並沿著木造走廊到後方祭祀後醍醐天皇的多寶殿,從原路出來之後,再從庭園入口進入因借景嵐山及龜山而知名的曹現池庭園,接觸著園中的池、泉、花、草,親近著滿溢的日式風情…
2016-02-20 共39張
日本京都自助20150615(五)–天龍寺之諸堂及庭園(下)
嵐山天龍寺,西元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佛教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原是足利尊式於曆應2年(西元1339年)為告慰後醍醐天皇在天之靈而創建。我們先由庫裏進入後穿梭在大方丈、小方丈等諸堂之間,偶爾坐在廊下欣賞著曹現池庭園之美,最後並沿著木造走廊到後方祭祀後醍醐天皇的多寶殿,從原路出來之後,再從庭園入口進入因借景嵐山及龜山而知名的曹現池庭園,接觸著園中的池、泉、花、草,親近著滿溢的日式風情…
2016-02-24 共45張
三叉路口佇立著大紅色的鳥居,旁邊搭配著茅草屋頂的民宅與青翠的樹林,相對於嵐山地區的人潮,位於嵯峨野西北側的鳥居本,呈現出遺世獨立的景況,我們沿著街道漫步,走到不遠處的化野念仏寺,一睹院內供養八千多尊石佛與石塔的河原,感受飄蕩其間的無常感…
2016-02-27 共58張
離開化野念仏寺後,我們繼續延著鳥居本街道往南,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享受京都旅行難得的寧靜。以苔庭聞名的祇王寺,又被稱為「慈悲的尼寺」,是我們下一個目的地,而這也是在平家物語中登場的尼寺;原為平清盛寵愛的祇王、因為佛御前的出現而失寵,便與母親刀自、妹妹祇女在此結庵,沒想到後來佛御前也深感人生的無常而到此一同過著隱居生活…。而堂塔雄偉的清涼寺,是我們拖著疲累的步伐回程時經過的,據說寺內供奉著三國的釋迦如來立像,只可惜抵達時已過了開放時間…
2016-02-29 共61張